首页>廉政文化>廉政文苑
清廉三亚·爱廉说 | 《梁正:崖州第一任水利局“局长”》
崇洁扬正气,清风倡清廉。为深入推进清廉三亚建设,深入挖掘三亚清官廉吏事迹、轶事和好的家风家训,以实际行动守护廉洁文化根脉,三亚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史志办开展了三亚廉洁故事征集活动,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、踊跃投稿,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。我们从中选取46个作品予以发布,讲好清廉故事,传播清廉文化,营造清廉风尚。
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清廉故事是《梁正:崖州第一任水利局“局长”》。
梁正:崖州第一任水利局“局长”
梁正,广西永淳人。明朝英宗正统元年(1436 年)任崖州宁远县主簿。梁正深知国以民为本、民以食为天之意,在任上时,不遗余力地兴修水利。梁正不愧为几百年以来崖州第一任水利局“局长”。
《崖州志》 载:“崖人不知水利,梁正导民筑陂灌田三千余亩。开伏沟、深沟,接石门泉水引入望楼河水灌九所、四所、 乐罗、罗马等处田一万余亩。引抱旺塘水灌那罗、抱贵等处田一千余亩。今大雷、乐罗诸沟,皆其贵绩也。”
《崖州志》 又载:“崖州,岩疆僻处,视画良难。”连年亢旱,未闻雷鸣,十年九荒,岁只一熟。
正统二年(1437年),梁正为了摆脱财粮困境,确保官需粮饷、民食民用,就对崖州水利资源以及和水文有关的气候、潮汐、山塘等进行深入访查,绘制水系图,潜心研究水利工事相关的知识,确立“以水兴农”的方针。梁正不辞辛劳,日夜驰驱戎马,奔走风尘,细访州属沿海渔人,逐月推算,得出月临卯酉则潮涨在东西、月临子午则潮涨在南北的科学计潮方法。这对当时筑坝防潮以及扩大崖州西部罗马、乐罗、四所等沿海地区的播种面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此外,他还深入苗山黎峒,到离州城一百多里的大抱扛岭,查清望楼河水的源头,拥有大量水文第一手资料。接着在大抱扛岭亲自率领甲里度水势、筑堤坝,开渠导水。
当山中的水源引渡到石门附近时,前面有大片巨磊——俗名叫“石公”者“蹲”在这里,像一堵墙横面挡住了渠道,任你弯绕,终无法子。崖州是荒远之地,哪来雷管炸药? 把石“崩”掉,谈何容易。但梁正是位智者,此时他想起了三国火烧赤壁战役,顿时计上心头——火烧大石如何?欲破“石公”,必用火攻。梁正跨上了他那匹戎马,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附近的龙浩、赤公、红五等黎村,发动民众,捐出大量烧柴。他又组织水工将一车车干柴搬运到工地,很有秩序地往“石公”身上堆着,点火烧石。大火呼呼地烧了五昼夜。梁正事先早储备好足够的数百担水,他看火候已到,便及时地组织民工把水往“石公”身上泼。石热水冷,逼石裂开。梁正又组织民工,将木棍插入石的裂口,使劲地撬开。一片片石块被撬了下来,一尊尊“石公”终于被搬走了。沟成,水分流入新沟、上雷沟,改善了这里的生产条件。这里的居民开荒造田,终使荒野变成万亩良田。水网纵横织,崖田一熟为二熟,处处稻花香早,连年喜获丰收。
梁正当年所筑之沟渠、堤坝,多已不存。现在尚保留下来的仅有大雷沟、乐罗沟,均在崖县第四区属地。上述二沟,目前在水利灌溉上仍然发挥着效益。该县的大型水利——长茅水库的水都经过两条旧沟,将蓄水分道灌入冲坡、九所、乐罗三个重镇的大片田洋,确保水足粮丰。
立石颂功,昭垂万古。《崖州志》所载之名宦,上自汉唐,下至明清,计四十九人之众,仍以梁正宦绩较大。后来念及他的政绩,每年收割时节,笔者家乡一带的人民都在田间为他设祭。这一崖州遗风,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