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清风时评
警惕环保工作“一刀切”
近日,几张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区街道办、蒙阴县大气办封条贴上灶台的照片上了微博“热搜”,引发了舆论关注。其中一张图片里,一口大锅上贴着印有“蒙阴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封”的封条。
原来,临沂市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,在新一轮的环保考核问责压力之下,临沂市不是切实推进问题整改,而是简单粗暴地让辖区部分街镇餐饮企业停业,400余家板材企业停产,25家货运车场除1家兼顾公交车停放而正常运营外,其余全部停工。这种以环保作为借口进行紧急停产、停业、停工治污的行为是典型的环保“一刀切”,是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。
“一刀切”指的是一些地方、一些部门“平常不烧香”不作为,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开展期间,“临时抱佛脚”乱作为,采取一些敷衍应付的办法弄虚作假。
环保治理的初衷是服务于民生,人民群众理应成为环保工作的拥趸,但临沂市却在民生领域瞎折腾,为了环保政绩,拿国家环保巡视作为挡箭牌,拿“铁腕治污”作为幌子,野蛮地关停合法饭店、合法工厂,中断货运物流,无视民生需求,忽视环保禁令,漠视党性原则。
突击式、运动式环保整治如扬汤止沸、投薪救火般毫无意义,如掩耳盗铃、掩鼻偷香般自欺欺人,如买椟还珠、反裘负刍般舍本逐末,如杀鸡取卵、饮鸩止渴般“自断经脉”,不仅没能起到期待的效果,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,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、生活秩序,侵犯了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的《禁止环保“一刀切”工作意见》要求,严格禁止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等应付环保督察的做法,坚决避免集中停工、停业、停产等简单粗暴的行为。环保压力层层传导的目的在于逐级压实责任,不应该成为地方施行环保工作“一刀切”的理由。
笔者认为,一些地方政府环保治理乱作为的背后,是对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》精神的误读,也是依法行政能力的缺失与政绩观念的错位。
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必须坚持统筹兼顾、整体施策,多措并举。
在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的过程中,规范好环境行政执法行为,执法的过程中要以法律为准绳,分类整改,分类施策,制定细致的阶段性治污目标精准治污。相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,既监管又帮扶,避免以清理代替治理,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,对一些需要达标改造的企业,给予合理的过渡期和整改时间。
环保应成为地方的日常工作,早谋划早行动,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,循序渐进。警惕环保工作“一刀切”,让环保、民生及经济平衡发展,既见“炊烟袅袅,虫鸣鸟叫”,也见“青山绿水,蓝天白云”,这才是环境治理的初衷。
(三亚市纪委监委 王海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