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浏览

首页>廉政文化>廉政文苑

清廉三亚·爱廉说 | 《别指望我》

发布时间:2025-09-08 09:29来源:清廉三亚网

崇洁扬正气,清风倡清廉。为深入推进清廉三亚建设,深入挖掘三亚清官廉吏事迹、轶事和好的家风家训,以实际行动守护廉洁文化根脉,三亚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史志办开展了三亚廉洁故事征集活动,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、踊跃投稿,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。我们从中选取46个作品予以发布,讲好清廉故事,传播清廉文化,营造清廉风尚。

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清廉故事是《别指望我》。

别指望我

何赤是崖县一区保平村人,出生于1904年7月。高小毕业后,他因家庭经济拮据不能上中学读书,在保平书院国文专修班学习初中课程。

1926年秋,保平村农民协会成立,何赤被选为委员。他与麦宏恩等办起平民夜校,让农民子弟免费入学读书,传授政治、文化知识,还教唱革命歌曲。在何赤等人的组织发动下,保平村的农民开展清理公偿田、祠堂账运动,反对地主豪绅的敲诈、勒索。1927年春,何赤经麦宏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10月,何赤与同村青年周永章一起奔赴广州,考入黄埔军校,在叶挺领导的陆军教导团训练队学习。12月,何赤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。1928年3月,起义失败后,何赤转道香港回到崖县,继续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。

1936年夏,中共琼崖特委派刘秋菊、林茂松到崖县指导恢复党组织工作。何赤受中共东南支部的指派,以梅山女婿的身份往返崖城梅山,与刘秋菊、林茂松取得联系,并在梅山传播革命火种,宣传革命思想,发展党员,建立党组织。1937年1月,成立中共梅东党支部,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1939年2月,日军占领崖县,中共崖县县委转移进驻梅山,并以梅山为革命根据地,广泛发动和领导全县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。1941年,何赤任崖县县委组织部部长,时值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突围到梅山休整、补给。他被党指派前往第三支队,代表崖县县委,配合部队完成转移任务。1942年,何赤的妻子和保平村共产党员、群众共15人一同被日伪杀害。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,何赤带领一个驳壳班潜入保平,先后将大汉奸黄鼎芬、周天章、周佩武杀掉,消除祸害,大大地长了人民的志气。1943年10月,崖县县委改为区委,何赤担任宣传部部长。1944年6月,何赤担任区委书记。1945年1月,崖县区署成立,何赤被选任区长。“土伦事件”后,何赤调任琼山定安边区区委书记。1947年8月,何赤调回崖县任县委委员、组织部部长。

海南解放后,何赤在恢复财政、经济、税务、银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1951年3月,何赤任崖县法院院长。他执法如山,严明法度,在清匪反霸、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土改运动中,始终立场坚定,旗帜鲜明,不徇私枉法,不姑息养奸,该判的判,该杀的杀,深得人民的爱戴。

何赤为人公正,爱憎分明。他的“狠”劲体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不顾个人安危,舍弃小家为大家,血洒疆场,英勇杀敌;他的廉洁也是出了名的,几乎到了不近人情、六亲不认的地步。

1957年秋,何赤时任崖县县委副书记,主管文教工作。何赤的一个侄子在地处偏僻山村、办学条件简陋的天涯公社红塘小学当教师。假期里,侄子满怀希望乘车到县城找叔叔何赤,恳求他帮忙将自己调到县城任教。何赤听后不但不同情他的困难处境,说一句安慰的话,而是一口拒绝,并严肃地教育侄子:“虽然农村的工作、生活条件差,工作辛苦,但你能当上教师,有碗饭吃已经不错了,你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。不要认为我当副书记就能为所欲为。权力是人民给的,我不会以权谋私。你在农村当教师要尽心尽责,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,别指望我能为你徇私办事。” 此后, 侄子老老实实在乡村当教师,直到退休。

何赤的一名侄女于20世纪60年代考上师范学校,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,顺利地完成学业,正在等待组织分配工作,走上讲台教书育人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有人写信向主管部门检举告发,说他侄女在读书期间谈恋爱,违反当时的政策规定,不能给她分配工作。情急之下,侄女上门找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叔叔何赤,恳请叔叔出面帮忙。何赤听后,不但没有答应侄女的请求,反而教训侄女说:“对你的问题,组织是按照政策规定办理的。我是党的领导干部,不可能违反党的政策帮你分配工作,你就安心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吧。”就这样,侄女心里虽有不甘,但还是回到保平老家,老老实实参加农业劳动。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侄女才恢复教师资格,走上三尺讲台当上教师。

何赤育有四男一女,他任县委书记时,爱人和子女的户口全在农村,一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人。何赤的战友、同事及亲戚朋友看到这种状况,极为同情,出于关心,都劝他为孩子的前途考虑,想办法给儿女们找份工作,解决家庭困难问题。何赤不但不听,反而教育子女:“你们有力气可以跟农民一起挖水沟、耕田种稻,凭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,别指望我这个当父亲的,我没有能力帮你们解决工作问题。”就因为何赤的坚持原则,不谋私利,老婆和几个孩子一直在农村劳动、生活。直到何赤逝世后,他的战友才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,出面找有关部门反映,照顾他的几个儿子,安排他们在三亚港务局当工人。

何赤逝世后,他的战友孙惠公悲痛万分,写下一首诗深切悼念他:“黄埔从军志伟奇,广州起义举红旗。逆流滚滚风波险,战火熊熊铁石如。日蒋败鳞抛甲去,神州展翅拔云飞。丹心为国六三载,耄耋荣归系痛思。”这是对何赤革命一生的中肯评价,也是对他的高尚品德的赞誉。